汉能黑龙江最大光伏发电项目今年投产
- 编辑:5moban.com - 18既倾向按揭(抵押贷款)业务,也乐于发放信用卡和二次按揭等高回报也高风险的借款。
不良贷款率为0.9%,与第一季度末持平。世界上的任何金融危机都是与信用过度扩张有关。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期报表显示,其浙江分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由2011年底的1.33%上升至2012年的1.78%。这些个别事件促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固然存在,但都不是其主要构成原因。房地产暴利不仅使得当地居民涌入住房市场(即当地全民炒房),也诱导这里的地方企业也加入炒房大军。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营银行不仅风险低而且可获得高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信用扩张不能设定在合理的边界内或实体经济发展的范围内,那么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更为放大,所面对的风险就会更高。
再加上流动性停滞之影响,那么国内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所有的潜在风险都会暴露出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许就会在这种状态下生成。那么,一系列严酷的问题自然会接踵而至──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到底在哪里?这种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会否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如果发生,其时间节点又在哪里?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是否有所准备?……等等。目前离岸人民币形成的主要路径是贸易结算,人民币存款是衡量香港离岸人民币规模的主要指标。
五国共同签署《金砖国家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而同年人民币对外贸易结算规模达到1.86万亿,占对外贸易规模的12.1%。根据渣打银行公布的人民币环球指数,2012年底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的比例为81:11:8。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未来FDI和ODI的规模应该基本匹配,即除了贸易账户外,未来对外直投也要基本实现进出平衡。
另一方面,以清迈协议为代表的货币互换协议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平台,中国与亚洲发达经济体合作,在东亚这个软美元区逐步推进区去美元化的同时,实现人民币的亚洲化。除了跨境贸易结算外,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方面,未来开放优先度最高的是跨境直接投资。
一方面,首先是人民币周边化,主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试验场,其基础是中国在亚洲贸易进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亚洲工厂核心地位,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将始终保持主导和强势地位。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输出人民币是主要目标,具体渠道主要可以归为三类:贸易项下的跨境流动,金融与资本项下的跨境流动,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流动,而这些流动都是在庞大的官方外汇储备,这条金融航母的保驾护航之下进行的。中国台北和纽约预期未来也可能纳入指数计算范围。人民币国际化布局中,非洲主线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其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与速度,却不容小觑。
这方面中国目前的做法是,一方面打造以香港为主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培育亚洲人民币及其资产池。将长期处于去杠杆痛苦过程的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显然难以拉动中国外贸的高速增长,甚至原市场还有萎缩的迹象。在非洲的开发中,中国不是十字军,也不是传教士,中国在非洲开发中扮演的是风险偏好较高的逐利商人角色。由于涉及国家资源战略的核心问题,中国的企业在非洲的经济事务往往都有国家开发银行与政府的支持,甚至中国官方会直接通过ODA等方式参与。
在官方正式推进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前,人民币已事实上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再加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以及中国已和多个周边国家签订了超过2万亿的货币互换协议。从存量上看,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已达到3642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消耗的提升,中国对外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民币周边化:亚洲货币锚 人民币周边化的推进得益于中国前期的积累,其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人民币通过长期钉住美元赢得的东盟货币锚地位。
在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的指导下,预计ODI将成为继外贸跨境结算之后新的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2011年中国的ODI和FDI总量中只有2.45%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特别是ODI的人民币结算。另外,在涉及人民币跨境回流的RQFII和RODI等方面,都有了规模上的扩展和制度上的突破,EPFR监控的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在2012年下半年以来也明显提升,随着未来中国股市加入MSCI权重,以及国内固定收益市场对海外机构逐步开放,中国资本账户的实际开放程度会明显提高。人民币对亚洲其它经济体贸易结算会随着中国地缘影响力的扩散而扩大。为了提高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除了国内本身经济增长前景和物价稳定需要保持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和收益水平也是必要的。要挤占欧元、美元和日元的贸易结算空间,战略重点自然在新兴经济体。2012年中非贸易总额1984亿美元,而根据2009年中国深度参与非洲经济以来的增速计算,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8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预计到时其中50%以上将实现人民币直接标价和结算。
这实际上是新兴国家集团试图打造平行世界新格局的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跟随策略。中国的贸易人民币战略是与外贸去欧美化的战略并行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的崛起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全球多元化的主要驱动。在发达经济体自身的高负债下,世界银行援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力度和意愿也不强。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小三驾马车PK老三架马车的局势缓缓展开:储备库V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发展银行VS世界银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VS世界贸易组织,正在启动。定期占比由2009年9月的30%上升至2013年2月的78.6%,这凸显出了香港离岸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发展不足,离岸的居民和企业不得不把新增的人民币以定期方式存入银行的事实,而这些存款的投资渠道也比较有限。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第一步,即充当区域贸易结算货币方面,已取得实质上的突破。目前整体发展的趋势是: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发展迅速。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哨站,其金融服务业基础和特殊的政治地缘条件,使之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未来离岸金融业务的第一中心。
而基于贸易关系的人民币结算正是人民币的亚洲化与金砖化的基础,其成长空间是十分巨大的。中国在非洲经济的深度介入,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在非洲的崛起。
中国不仅是非洲资源主要的需求方,也是这些资源开发主要的投资方,而这个机会,将使人民币在非洲成为一种新型的储备和融资货币。该策略对中国来说亦能带来不少收益,虽然人民币是这些金砖国家货币中兑换程度较低的,但却是币值最稳定的,随着未来可兑换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有望变成金砖货币们的基石。
以香港为主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模式面临瓶颈,而伦敦、新加坡与中国台湾等离岸新星缓慢升起。二是通过非银行渠道流通,主要是合法携带入境、找换店货币兑换、找换店与国内地下钱庄的业务往来以及非法货币走私等途径
都是货币"超发"惹的祸 中国央行在吸纳外汇的同时,要向国内企业和居民形成负债,央行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对冲,导致货币规模在增大。 人民币"破6到5"概率大增 尽管国内民众不断吐槽人民币在国内"贬值",但强势的经济数据令人民币没有退缩的理由。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0950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58个基点,刷新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历史高位。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可能继续保持小幅升值态势,"汇率破6"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对于更多没有踏出国门的中国人,则没有这种"赚"了的感受,体会到的却是人民币越来越"毛"了,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CPI总水平上涨2.6%,分析预期今年物价的压力会有所加剧,CPI涨幅或会超过3%。首先,这种机制对民间财富进行敲骨吸髓式抽血。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其次,这种机制对于中国实业和出口形成了重创。
2013年4月,中国内地广义货币存量(M2)迈过100万亿人民币大关,9月末,M2余额达到1.07.74万亿人民币。朱大鸣坦言,在经历2013年的大幅升值之后,2014年如果再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升值,中国经济的未来真真切切不容乐观,这些是无法用数字式增长来掩饰的,更无法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基础。